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 时间:2024-01-15 14:42:50 点击:2671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必须跳出教育看教育,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主攻方向和战略布局,增强历史主动精神和战略思维,书写好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必须始终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教育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个硬道理,充分发挥教育独特的战略使命,以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开创教育强国建设新局面。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坚定不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全球进入一个大变、大争、不确定的时代,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能力和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必争和决定兴衰存亡的关键要素,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中国的现代化程度和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国家之争就是教育之争,必须更加突出从国家利益的大政治上看教育,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斗争姿态应对风险危机和工作挑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途中,汇聚众志成城、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构建有效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安全治理机制,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精神力量和价值之魂。

  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坚定不移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以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是凸显国际竞争力、展现民族自信的现代化。回顾历史,国家繁荣昌盛、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美好的背后,无不蕴藏着科技立国、教育立国的基本逻辑。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景,都需要教育持续发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大战略上办教育,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汇聚一切有利于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创新要素和科教资源,跑出教育加速度,助力国家抢占先机。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无论是从科技发展趋势来看,还是从强国崛起规律出发,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潜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立起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新型举国体制,在教育的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发展上开辟新空间,将为中国式现代化积蓄无穷的新动能。

  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定不移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民满意的教育彰显现代化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14亿多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建设教育强国,最终是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赋能每个人的职业发展,以教育之美成就孩子出彩人生。无论是站在促进人民共同富裕的立场,还是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抑或是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角度来看,都必须更加突出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民生上抓教育,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实现这一目标,要准确把握教育与中国的关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想明白如何破局、如何开新局。准确把握中国教育与世界的关系,在国际新格局中补短板、锻长板,加快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教育中心,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锚定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我们必须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以挺膺担当、奋发有为的姿态,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本报评论员)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