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姝
近日,某农业院校大学生因体重48公斤“被谈心”一事冲上热搜。据报道,该学生身高1.74米,体重却瘦到48公斤。辅导员留意后与学生亲切谈心,悉心关怀其是否因家庭经济原因需要学校帮助。这则充满温度的新闻刷屏朋友圈,温暖无数师生。
舆论热议的背后,是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向往与共识。情感关爱,是一所大学最可爱的地方。它虽然无形,却充盈各处;虽然柔软,却无比坚韧。没有居高临下,没有傲慢与轻视,更谈不上施舍与恩惠,而是以情感的温度关爱并包容每个个体。大学不仅要教授知识,更要以情育人、以情化心。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理想状态的“校园情感场”中,每个个体都是参与者、构成者,同时又是受益者,校园因情而存在、因情而和谐、因情而美丽。那么,大学教育该如何用“校园情感场”的金钥匙打开学生心扉,让情感的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呢?
努力让学校的人文环境处处充满情感的味道。通过流动图书馆、科普智慧墙、在过道里摆放钢琴等细节设计,提高公益服务和文明礼仪教育质量。营造温馨浪漫的教学氛围,利用鲜花绿植、刺绣屏风等打造舒适环境,开展读书分享会、影视观评、现场角色体验活动,让情感教育的绿树亭亭如盖。硬件设施更贴近学生现实需求和情感需要,使学校绿化区有凳、有台,可供师生随时休息;学校的科普区可不计时段、不设大门……校园里如果处处流淌的是关爱、信任,有利于学生在情感关爱里获得滋养。
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自觉。要将诚信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旋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生活化的诚信课程和系列化的诚信实践活动,打造滋养心灵的大思政课。可以开展“爱心雨披”“无人监考”“道德讲堂”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争做“诚信之星”。比如,一些学校的“爱心雨披”设计就是一项以小见大、深入人心的诚信行动。通常,雨披由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捐献,无偿借给学生使用。如遇雨雪天,未带雨具的师生可以按需领取,3日内归还。一件小小雨披的背后,蕴含着意义深远的诚信价值和情感体验,既能够满足学生现实需求,又能够触动学生心中的柔软角落。
在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今天,教育必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走进学生的心灵。“校园情感场”散发着情感文化气息,“场”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产出有温度的情感效能,激发情感的认同性震动,将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推进情知互促并茂的高质量教育。
(作者系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