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
中华体育精神反映着中国体育的价值导向和文化追求,不仅是中国体育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日前,体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审议,草案二审稿中明确“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并针对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反兴奋剂等问题作出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高度重视,也是我们在宣传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时需要遵循的行动指南。
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体育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在体育的不同领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现。中华体育精神不仅体现在以攀登高峰、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为国争光为主题的竞技体育中,也体现在以团结协作、迎难而上、不怕挫折、快乐健康为主题的青少年体育中。
体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中,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应当组织、引导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可见,在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中,应借助体育干预,将青少年从网络、游戏、电子产品,从大量刷题、长期久坐中“解放”出来,让青少年走出户外,参加体育活动,在运动中减轻视觉疲劳、排遣心中烦闷、减掉多余脂肪,成长为心理健康、精力充沛、身体强壮、朝气蓬勃的时代新人。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为新时代健康文明生活做好准备。目前,中华体育精神已经成为学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通过科学设计和有序融入,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养成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和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表现出团队合作与负责任的行为。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中华体育精神融入到各类体育课程与活动之中,推动青少年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锻炼方法,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具备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并且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使青少年能够更加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存和生活能力。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要用好北京冬奥精神滋养学生精神内涵。“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北京冬奥精神进课堂、进比赛、进训练等活动的开展,使广大青少年群体能够切身体会北京冬奥精神的实质和精髓。讲述和分享北京冬奥会中一个个精彩比赛故事,有助于激励青少年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和学习体育文化的同时,融合与自己成长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提高自身健康与安全意识以及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通过组织运动员进校园、冬奥明星在线互动、冬奥故事大讲坛等活动,有助于在青少年群体中弘扬北京冬奥精神,展示中华体育精神的丰富多彩,培养青少年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的体育品德,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理解运动的价值,进而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发展。
(作者系武汉体育学院中华体育精神研究院教授、博导)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教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