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斌
■教指委专家谈“双减”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问题需要用系统的思维来解决。作业设计要坚持素养本位,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少而精”的作业;作业设计要和高效高质的课堂联系起来,适量的作业才会发生应有的作用。
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容易出现类型单一、机械重复练习居多、指向学生素养内容缺失等问题。为此,学校坚持“学玩相融”的素质教育道路,创建“学玩课堂”,对作业设计从内容到形式、从布置到评价,提出了“四精”改进方法。
第一,精选的基础作业。学校对传统学科统一的作业内容进行精选,筛除简单机械重复内容,编选揭示规律发展思维的内容,补选立足素养目标容易被忽略的内容,形成学科校本作业,涵盖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
第二,精准的分层作业。学生的学习是有差异的,作业也应该因人而异。学校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精准评价,从知识点入手对每一名学生进行精准诊断,在诊断后推荐适合的作业,助力学生做得少且有效。
第三,精巧的实践作业。传统作业中最为缺乏的就是联系生活、动手操作、融合各学科的综合性、实践性作业。学校聚焦学科的大单元,沟通知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设计成适合学生实践探索、研究创作的长作业,帮助学生将课堂学习内容延伸向生活,将能力延伸向素养。
第四,精心的作业展示。学校倡导“作业即作品”理念,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对作业进行多维度评价与展示。班级、年级、学校的展示墙,课前5分钟的小演讲,云上平台的空间秀……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作业的快乐。
有了科学的作业设计,就要有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为此,学校完善了作业的四项管理制度,从作业总量、反馈、调整及个别化措施等四个方面,保证“四精”作业落到实处。
一是建立学生作业总量控制制度。每学期初,学校教研组在各年级集体备课时,确定本学期各年级学生作业的总体安排,年级组确定每周课后各学科作业时间安排表。学期进行中,由班主任对各班每天的作业总量进行汇总、平衡,对每晚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形成日反馈机制,及时逐级备案调整。
二是建立学生作业批改检查制度。学校教研组将学生作业检查纳入每月教学常规检查范围,重点对教师在作业布置和批改中的“精选、先做、全批”进行检查和指导,将教师对作业的科学布置、作业的批改情况纳入教师教学月考核之中。
三是建立作业负担过重监管制度。学校教导处建立每周学生信息反馈机制,每周在每班随机选取一名学生作为反馈人,对每个年级每日的作业进行备案、分析,对反映的问题每周进行专题反馈,并将此作为教师教学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管副校长每学期对学生作业量、作业布置、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一次面向全体教师的专题分析会,总结经验、直面问题。
四是建立作业弹性评价制度。学校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申请一些“免做”作业,或是延迟上交一些“困难”作业,以减轻了学生(乃至家庭)的作业焦虑。特别对那些耗时较长的研究型作业,学校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根据科学的评价标准评出相应的等次,记入学期学科核心素养地图,使作业要求不失统一的标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各自有意义的成长。
(作者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教学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杭州市钱学森学校、时代小学校长)